Logo

写作效率工具

当前位置: 好写作网 > 句子素材

麻木不仁的意思

时间:2024-08-27   |   分类:句子素材
麻 木 不 仁 的 意 思

麻木不仁"这个词语出自中国古代的典籍,原意指皮肤或神经失去知觉,比喻人对外界事物或感情失去反应,变得冷漠、迟钝、没有感情或道德感。以下是对“麻木不仁”的几种解释和用法:
1. **神经麻木**:形容身体的一部分因为受伤、疾病等原因,失去了对疼痛、触觉等感觉的反应。
2. **情感麻木**:比喻人对外界的事物、情感或他人的痛苦感到无动于衷,缺乏同情心或共情能力。
3. **道德麻木**:指个人或群体在面对不正义、不道德的行为时,无动于衷,缺乏批判和抵抗能力,甚至可能参与其中。
4. **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形容在公共事务、社会问题上,个体或群体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参与感,对社会的不公或危机视而不见。
5. **政治冷漠**:在政治活动中,表现为对政治事件、选举、政策等漠不关心的状态。
“麻木不仁”这个词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缺乏同情心、对不公不义现象视而不见的人或群体,强调了社会责任感、同情心和参与感的缺失。

1. **神经麻木**:形容身体的一部分因为受伤、疾病等原因,失去了对疼痛、触觉等感觉的反应。例如:“他在那次事故中严重受伤,右手的神经出现了严重损伤,整只手就像陷入了一种麻木的状态,对外界触碰没有任何感觉。”
2. **情感麻木**:比喻人对外界的事物、情感或他人的痛苦感到无动于衷,缺乏同情心或共情能力。例如:“他长期生活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中,逐渐对周围人的喜悦与痛苦都显得漠不关心,变得情感麻木。”
3. **道德麻木**:指个人或群体在面对不正义、不道德的行为时,无动于衷,缺乏批判和抵抗能力,甚至可能参与其中。例如:“在那个腐败盛行的环境中,他开始变得道德麻木,对各种不法行为视而不见,甚至自己也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
4. **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形容在公共事务、社会问题上,个体或群体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参与感,对社会的不公或危机视而不见。例如:“他整天忙于个人的小圈子,对社区的垃圾问题、邻里纠纷等公共事务毫不关心,对外界的呼吁和组织的公益活动也漠不关心,完全丧失了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5. **政治冷漠**:在政治活动中,表现为对政治事件、选举、政策等漠不关心的状态。例如:“尽管社会上关于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但他却对此无动于衷,对政治动态的更新也不感兴趣,表现出了明显的政治冷漠。”

最新句子素材

讽刺人性丑陋的句子

讽刺人性丑陋的句子

在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时,讽刺人性丑陋的句子往往揭示了社会中的某些阴暗面,以及个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后果。以下是一些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出现的讽刺人性丑陋的句子,旨在深刻描绘人类行为中可能具有的阴暗面: 1. "人心的自私与贪婪,有时比...

171 人阅读 时间:2024-08-12
人性本恶的简短论据

人性本恶的简短论据

人性本恶这个观点在哲学和道德学说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特别是索福克勒斯和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们。在他们看来,人性的本质并不天然善良,而倾向于自私、冲动和贪婪。以下是关于“人性本恶”的几个简短论据: 1. **自私的本能**...

172 人阅读 时间:2024-08-12
英语经典语录人生哲理

英语经典语录人生哲理

以下是关于英语经典语录和人生哲理的一些例子: 1. "You miss 100% of the shots you don't take." - Wayne Gretzky “你永远无法命中你没有投出的球。” 2. "Life is ...

173 人阅读 时间:2024-08-12
英语金句摘抄

英语金句摘抄

英语金句摘抄是一个丰富的领域,覆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旨在激励、启发或表达智慧。下面是一些不同主题的英语金句摘抄,供您参考: ### 激励与成长 1. "Believe you can and you're halfway there." -...

174 人阅读 时间:2024-08-12
苏格拉底100句名言

苏格拉底100句名言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他的思想和对话被记录在柏拉图和其他古典哲学家的著作中。他并非留下了明确的100句名言,但以下是一些广为人知的苏格拉底的言论,它们传达了他的哲学思想,如怀疑、自我认识、美德、知识和无知之间的关系等: 1. "不知者不罪...

175 人阅读 时间:2024-08-12
关于尊师重教的名言

关于尊师重教的名言

尊师重教,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之一,强调尊敬教师,重视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以下是一些关于尊师重教的名言,希望能给您带来启发: 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唐代韩愈) 2.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176 人阅读 时间:2024-08-12

Copyright @ 好写作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474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