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创作了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这些诗歌不仅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元宵节古诗:1.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此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夜晚月亮圆明、人们赏月的场景,充满了浪漫和神秘的氛围。2.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以元夕(元宵节)的热闹景象为背景,细腻描绘了人们游赏灯会的场景,以及词人对爱情的深切追求和美好憧憬。3.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词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元宵节的情景,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失去爱人的情感。4. **陆游《观灯》** 走马章台夜,游人散后春烟细。 灯火照红牙,小楼人静夜更深。 珠帘十二重,金锁夜深开。 玉笛三更醉,东风吹不醒。 这首诗描述了元宵节夜晚灯会的繁华景象和人们沉浸在欢乐氛围中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元宵节的魅力。这些古诗不仅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与欢乐,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用法解释与例句示例:**### 1. **描绘节日氛围与情感表达****用法**: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出节日的热闹、神秘或个人的情感。**例句**: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通过“花千树”和“星如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元宵节灯火辉煌、烟花绽放的景象。同时,这首词也蕴含了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2. **对比与怀念****用法**: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场景或人物,表达对过去的怀念或感慨。**例句**: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中,“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失去爱人的哀伤。### 3. **寄托个人情感****用法**:借节日的特定情境,寄托个人的喜怒哀乐,反映个人的情感世界。**例句**: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中,“此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通过描绘众人共赏明月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秋思的深刻感悟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4. **细腻的景物描绘****用法**:通过对景物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节日的场景之美。**例句**:陆游的《观灯》中,“灯火照红牙,小楼人静夜更深”,通过“灯火照红牙”和“小楼人静夜更深”的对比,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灯火辉煌与夜深人静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展现了节日的多面性。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古诗如何通过丰富的意象、巧妙的比喻、深沉的情感表达以及细腻的景物描绘,展现了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 疲惫不堪的意思: 疲惫不堪是指非常疲劳,几乎到了无法继续的状态。形容身体或精神极度疲倦,几乎无法进行任何活动或思考。 ### 造句示例: 1. **工作压力大**: - 每天加班到深夜,让他疲惫不堪,身体和精神都到了极限。 2...
由于我是一个基于文本的AI,没有实时更新的功能,所以我不能提供最新的2021最火的励志歌曲排行榜。不过,我可以提供一些2021年广受好评的励志歌曲,这些歌曲在发布时曾引起较大关注: 1. **《演员》- 林俊杰**:这首歌是林俊杰2021年...
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作虽不如文名显赫,但仍然别具一格,既有豪放雄浑之作,也不乏细腻温婉之篇。以下是一些范仲淹的代表诗作: 1. 《渔家傲·秋思》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
错落有致"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描述事物排列或布局不规则、错综复杂,但整体上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自然景观、建筑布局、城市规划、艺术作品等多种场景。以下是一些相关联的描述性词汇或短语,用以表达不同的场景或物体通过错落有致的...
1. "老师,您辛苦了,感谢您!" 2. "敬爱的老师,感谢您的教诲!" 3. "老师的教导,永生铭记于心!" 4. "老师,谢谢您照亮我们的求知之路!" 5. "感谢您,我的导师,引路前行!" 6. "老师,您的智慧,让我们受益无穷!" ...
1. "致敬每一个辛勤的劳动者,五一快乐!" 2. "劳动创造价值,五一快乐!" 3. "感恩每一位在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的人,五一节快乐!" 4. "五一劳动节,向所有劳动者致以最高的敬意!" 5. "五月一,劳动的赞歌,唱响人间!" 6....
Copyright @ 好写作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474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