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这个成语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其本意是比喻自己先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或作品,以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这是一种谦逊和鼓励他人参与、展示的礼貌行为。### 抛砖引玉的意思1. **引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在讨论、交流或写作中,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品,希望以此激发他人提出更高水平的见解或创作。2. **自谦之辞**:在提出观点或作品时,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开头,期待更好的讨论或作品接踵而来。### 例句1. 在学术研讨会的开场,张教授谦虚地分享了他的研究进展,目的是“抛砖引玉”,鼓励其他学者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2. 我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先分享了我们部门的一些初步想法,希望能“抛砖引玉”,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共同探讨更好的解决方案。3. 在写作小组讨论会上,小李分享了自己的一篇文章,用“抛砖引玉”来形容他的行为,意在邀请大家批评指正,共同提高。4. 李老师在美术课堂上先展示了一幅自己的画作,用“抛砖引玉”来说明,他这样做是为了鼓励学生们大胆尝试和创作,分享他们的艺术见解。通过“抛砖引玉”,我们不仅能够促进思想的碰撞和创新,还能营造一个积极、开放、包容的交流氛围。
### 列出的句子与用法详解:1. **句子**: 在学术研讨会的开场,张教授谦虚地分享了他的研究进展,目的是“抛砖引玉”,鼓励其他学者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 **用法**: 张教授使用“抛砖引玉”这个成语,旨在通过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参会学者的思考和讨论,期待能引出更多深度的见解和批评。这表明了他愿意将自己的工作作为起点,鼓励同行进行更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研究,体现了学术交流中的开放和共享精神。2. **句子**: 我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先分享了我们部门的一些初步想法,希望能“抛砖引玉”,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共同探讨更好的解决方案。 **用法**: 通过“抛砖引玉”,表明分享者有意将自己团队的初步想法作为讨论的起点,希望激发更多的创新思维和解决方案。这种做法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讨论,提出更深入、更全面的思考,最终共同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3. **句子**: 在写作小组讨论会上,小李分享了自己的一篇文章,用“抛砖引玉”来说明,他这样做是为了邀请大家批评指正,共同提高。 **用法**: 小李使用“抛砖引玉”这一成语,目的是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邀请其他成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种方式鼓励了一个积极的反馈循环,促进了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4. **句子**: 李老师在美术课堂上先展示了一幅自己的画作,用“抛砖引玉”来说明,他这样做是为了鼓励学生们大胆尝试和创作,分享他们的艺术见解。 **用法**: 李老师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意图“抛砖引玉”,激发学生们对艺术的探索和表达欲望。这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艺术才华的平台,还鼓励了学生们勇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创意,从而在艺术创作中实现个人成长和交流。通过这些例句,可以看出“抛砖引玉”这一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灵活应用,其核心在于促进思考的交流、激发创新、鼓励参与和共享,体现了中国文化中谦逊、尊重他人和追求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1. "无聊的人只能等着时间过去,而我却能从中找出乐趣。" 2. "无聊不是问题,无聊者的创造力才是问题。" 3. "世界上最深的坑,是无聊的瞬间,却在笑中填满。" 4. "无聊是我最好的伴侣,它总能帮我找到新的乐趣。" 5. "无聊精并不...
关于“生命至上”的名言警句,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珍视,强调了生命在任何情况下的优先性和不可替代性。以下是几个著名的例子: 1. "生命无价" - 这句话直接表达了生命的价值超越了所有物质和物质财富。 2. "爱惜生命,就是爱惜自己" -...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 2.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 李纲 3. "一寸山河一寸金,十万青年十万军。" - 邓小平 4. "心系国家,热血青春。" - 王毅 5. "国家的命运,就是人民的命运。" - 毛泽东 6....
儿童节即将来临,这是一个向孩子们表达关爱和祝福的特殊时刻。以下是一些适合在儿童节这一天使用的祝福语,可以用于短信、贺卡或者直接对孩子们说出: 1. 祝福所有的孩子们:永远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勇敢探索未知的世界,拥有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我理解您想了解的“傻子上学剧本完整版”可能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剧本,但作为一个语言模型,我无法为您提供特定的、已出版或已知的剧本版本,特别是那些包含特定主题或角色的剧本。关于此类主题的剧本,尤其是涉及特定人物形象的,通常涉及版权和创作权益问题,...
描写动物的四字词语涵盖了各种动物的特点、行为、习性等,下面是一些常见的: 1. 狡兔三窟 2. 老虎下山 3. 龙飞凤舞 4. 马到成功 5. 鱼跃龙门 6. 羊入虎口 7. 蛇蝎心肠 8. 狼吞虎咽 9. 蝉联冠军 10. 鹤立鸡群 11...
Copyright @ 好写作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474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