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这个成语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其本意是比喻自己先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或作品,以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这是一种谦逊和鼓励他人参与、展示的礼貌行为。### 抛砖引玉的意思1. **引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在讨论、交流或写作中,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品,希望以此激发他人提出更高水平的见解或创作。2. **自谦之辞**:在提出观点或作品时,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开头,期待更好的讨论或作品接踵而来。### 例句1. 在学术研讨会的开场,张教授谦虚地分享了他的研究进展,目的是“抛砖引玉”,鼓励其他学者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2. 我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先分享了我们部门的一些初步想法,希望能“抛砖引玉”,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共同探讨更好的解决方案。3. 在写作小组讨论会上,小李分享了自己的一篇文章,用“抛砖引玉”来形容他的行为,意在邀请大家批评指正,共同提高。4. 李老师在美术课堂上先展示了一幅自己的画作,用“抛砖引玉”来说明,他这样做是为了鼓励学生们大胆尝试和创作,分享他们的艺术见解。通过“抛砖引玉”,我们不仅能够促进思想的碰撞和创新,还能营造一个积极、开放、包容的交流氛围。
### 列出的句子与用法详解:1. **句子**: 在学术研讨会的开场,张教授谦虚地分享了他的研究进展,目的是“抛砖引玉”,鼓励其他学者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 **用法**: 张教授使用“抛砖引玉”这个成语,旨在通过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参会学者的思考和讨论,期待能引出更多深度的见解和批评。这表明了他愿意将自己的工作作为起点,鼓励同行进行更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研究,体现了学术交流中的开放和共享精神。2. **句子**: 我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先分享了我们部门的一些初步想法,希望能“抛砖引玉”,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共同探讨更好的解决方案。 **用法**: 通过“抛砖引玉”,表明分享者有意将自己团队的初步想法作为讨论的起点,希望激发更多的创新思维和解决方案。这种做法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讨论,提出更深入、更全面的思考,最终共同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3. **句子**: 在写作小组讨论会上,小李分享了自己的一篇文章,用“抛砖引玉”来说明,他这样做是为了邀请大家批评指正,共同提高。 **用法**: 小李使用“抛砖引玉”这一成语,目的是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邀请其他成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种方式鼓励了一个积极的反馈循环,促进了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4. **句子**: 李老师在美术课堂上先展示了一幅自己的画作,用“抛砖引玉”来说明,他这样做是为了鼓励学生们大胆尝试和创作,分享他们的艺术见解。 **用法**: 李老师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意图“抛砖引玉”,激发学生们对艺术的探索和表达欲望。这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艺术才华的平台,还鼓励了学生们勇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创意,从而在艺术创作中实现个人成长和交流。通过这些例句,可以看出“抛砖引玉”这一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灵活应用,其核心在于促进思考的交流、激发创新、鼓励参与和共享,体现了中国文化中谦逊、尊重他人和追求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关于恒心和坚持不懈的名言有很多,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例子: 1. "成功并非总是属于最聪明的人,而常常属于那些最能坚持到底的人。" ——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2. "伟大始于坚持不懈,毅力成就非凡。" —— 乔治·卡斯特罗 ...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以下是一些鲁迅的名言: 1.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 “不耻最后。即使慢...
关于责任的优美开头,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引出对责任的深思和探讨。以下是一些关于责任的优美开头示例,旨在激发读者对责任重要性的共鸣与思考: 1. **责任的永恒主题**:从古至今,责任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它不仅构建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1.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2. "诚信是人的第二生命。" —— 爱默生 3. "诚信是成功者的金钱。" —— 约翰·雷诺兹 4. "在所有的美德中,诚实的光辉最明亮。" —— 斯宾诺莎 5. "诚信是财富的基石。" —— 鲁...
2020诚实守信模范人物"这一概念本身涉及到的范围可能涵盖了多个领域和国家,因此可能无法提供特定的、由官方或公共媒体认可的完整名单。不过,我们可以通过描述一些在2020年为社会诚信和道德行为做出显著贡献的个体,来尝试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以下...
母爱,如同春日里最温暖的阳光,无私地洒在我们身上,照亮前行的道路;如同夏日里的一阵清风,轻柔地拂过我们的脸颊,带走了炎热和疲惫;如同秋日里的丰收果实,默默给予我们成长所需的养分,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如同冬日里的熊熊炉火,无论外界多么寒冷,都能...
Copyright @ 好写作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47452号-1